师生影评

古韵未央 巧辉其华

时间:2019-08-04 来源: 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柳明云

   浙江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类18级7班


一绿桑叶,一娇小蚕茧。丝绸——东西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丝绸万物在交融中碰撞出别样的时代,引领着世界的风尚。古时丝韵犹存,传承发扬,今人巧手“织就”更加辉煌的丝绸文明。

影片主要表达了传承与发展的主题思想,真实的记录,纪实而不失温情;细腻的镜头,温暖而不失情愫。选择最独特的艺术视角,不是冰冷地陈述养蚕的流程与注意事项,而是联系到普通百姓人家的生计生活,借助普通的生活来映射养蚕的不易、艰辛,也是借助悠悠的养蚕历史来铺述养蚕业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的状况。从生活出发,选择生活中的细小事件,深入挖掘,为观影者营造出熟悉亲近的观影效果。用精心的制作,全面反映了世界丝绸产业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深刻揭示了丝绸人为传承和发展丝绸产业所做的努力。

锦程东方.png

简单流畅而不失大气,每一个细腻的镜头都是温情脉脉。

《蚕桑王国》

我国是最大的桑蚕王国,养蚕也随时间的推移,如同水的涟漪慢慢往外拓展,从传统的江浙等地扩展到云南等我国的西南地区,从中国到国外,如东南亚之柬埔寨。养蚕面积在扩大,技术在提高,市场范围也在突破古时丝绸之路的界地,扩至全世界。

1524205216501.jpg

在《蚕桑王国》这一集中,铺述了桑蚕相关的历史及现状,其中有普通百姓,也有集团进一步的探索——建设企业直接管理的基地,整体产品质量在提升,产业链在延长,附加值在提高。

史大妈居住的潞村,虽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带,但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依旧保持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一朵蚕花,抢到一朵蚕花寓意着能得到蚕花娘娘的庇佑,寄托着普通养蚕人家的新一年蚕宝宝健康成长的希冀。犹记得为了求得一朵蚕花,已过半百的史大妈黎明起床,匆忙吃点简单的早饭。在老伴的目送下走出家门,坐着小船渡过河路,蹒跚着穿过拥挤的集市人潮,苦苦等待一个早晨,搓动双手、四处张望着,等待蚕姑跪拜蚕花娘娘等相关祭祀仪式结束,来到台子洒下蚕花。

微信图片_20190508103551.png

最接近传统的生活与信仰,最朴实的坚守,老一辈守护着那因春天之名而到来的生灵。我们这新一代接触的更多是这个时代带来的新事物,原来的东西弄丢了太多。史大妈说远在国外的孙女对于蚕宝宝“她很怕的”,一句话道出老一辈心中的心酸无奈。时代进步的脚步太快,老一辈追赶不上,新一代不愿去触碰,导致传统的丢失了太多。

幸好还有那一部分可爱的人依旧坚守着。江南人家依旧沉浸在安静的小小世界当中,忙碌着、思虑着。

《锦绣年华》

“文人因丝绸而迷醉,将光阴中的最美好的回忆,赋为“锦绣年华”。”

“在春蚕生命的尽头是丝线的开端。人类从自然生命中提炼出了这份光泽与柔滑。这样的创造。让我们在这个星球上,不同的文明,都流溢出了共同的光彩。天工造物,巧手织就流光溢彩,时光被写在锦绣之中,演绎出令人目眩神迷的手工奇迹。”

蚕茧.jpg

锦绣年华,年华虽易老,锦绣却从未褪色。光影阑珊的岁月,锦绣丝绸魔幻的华丽、简单的时尚、朦胧的意境交融一体,文化碰撞出天然的瑰丽,引领着世界的风尚。

在《锦绣年华》这一集中,旗袍设计大赛、丝绸服饰设计展等,纺织贵品——丝绸添注上独特的中国古风元素,优容典雅,娇嫩中透出了活泼,优雅映出了含蓄内敛。精致细腻的丝绸与中国旗袍紧紧缠绕在一起,旗袍多了一份古雅,也添了一份纯然。中国旗袍文化,奇妙的东方韵味。丝绸衣物,或仙气飘飘、或高贵清冷、或纯然淡净、或妖媚妩媚,不需“涂脂抹粉”则已经拥抱了时尚的巅峰。

微信图片_20190508105824.png

杭州老城区的“振兴祥”,安静地守在老城的街道旁,默然无声。曾经的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不在,如今的是时有人推门而进。将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面对着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老一代的手艺人守着“量身定做”的老规矩,守着繁复而严谨的旗袍制作工艺,守着情结。耐心,一针一线,绣出似锦繁花,绣出一世沉淀,蕴着无止的生命力。夜深了,繁华都市灯红酒绿,老一代驮着背,关门锁门,在昏黄的灯光下结伴归家。

微信图片_20190508110230.png

创新的设计,不断的传承。丝绸华服的盛戏“牡丹亭”演绎传统的精美。即使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停,亦不忘这悠悠中华光丽;即使身在他乡,亦不忘那悠悠的娘惹文化。翩翩起舞,耀其光辉。作为企业集团,主动担起传扬传统与革新发展的重担。万事利集团在云锦织造技术、数码双面印花等技术方面做出了优秀的成果。

微信图片_20190508110525.png

大洋彼岸的英国伦敦设计者试探着将作品中融入中国文化参加在遥远中国杭州举办的全球旗袍设计大赛。水柔的杭州西湖畔,芙蕖摇曳,青染淡雅。一切都是美好。

《锦绣之路》

锦绣之路,表面的锦绣繁华,是背面多少人的努力,心血化作丝绸的一朵朵繁荣之花。

“中国丝绸的产量是最多的,质量就不再称霸”一句深深的刺伤了中国丝绸人的自尊。面对中国丝绸生产的数量众多,但是高端丝绸的产量却处于弱势的现状,中国丝绸人开始反思自我,在前进了路上虚心的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

费建明--杭州丝绸的品牌之路.jpg

在“交流合作 携手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意大利卓越的印染专家团队来到中国,协助达利集团提高印染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懈的追求换来的是达利集团技术水平与意大利齐头并进,两方建立良好的合作水平

为了传承丝绸有关的技术、文化,有众多的寻常人在努力。

在印尼居住多年的外国夫妻伯恩哈德与艾丽卡,既古怪又可爱,坚守着“印尼古法”。费建明奔波在看似贫瘠干燥的非洲大地,参加中国尼日利亚贸易博览会。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摸索着。举办“神机妙算”专题展。

微信图片_20190508111621.png

传承的道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蜿蜒长路,没有尽头。走在这条路上,遇挫是“家常便饭”,但是这些可爱的人依旧坚持不懈,尝试释放出世界各地的巨大潜力,奋力掀起一股加快合作,实现共赢的潮流。各丝绸有关主体之间互帮互助,搭建平台,提出统一的技术标准,整合各种有利资源,比如资金、技术,促进处于低水平主体的技术改造,提高机械化,凭借强烈的民族风格,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锦绣之路》这一集整体上反映了当代各个主体对于技术、历史文化传承的努力以及相关共识的达成。不管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对丝绸历史文化传承的突出贡献,还是国际丝绸联盟在世界丝绸产业“交流合作 携手发展”中的作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通过不断拼搏得来的,成果不易,我们也应当守护支持。

 微信图片_20190508112557.png

丝绸,可以是明眸般明亮的晨光,更可以是冰一样清泠的夜雾。有过岁月荡漾的轻痕,蚕吐丝结成茧,煮茧抽死,一推一缀,荡出精致细腻,漾出细致悠远。

丝绸,可以是晨露般的纯净淡然,或蕴不沾人间烟火的飘然仙气,或似盛唐高调靓丽。丝绸,是生命般的高贵。丝绸的生命——由普通人家的心血与情愫编织,加之微妙之处,那一次又一次啄食桑叶的蚕,让桑叶的绿化作生命的灵魂,再一丝一缕吐出,一股历史文化的“氤氲”。

395302afe3ab9814e405e6d1beb245b.jpg

古时历史丝绸之路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但新时期聪慧的人民又在重新探索一点点点亮那些淹没在广漠黄沙中的“璀璨”。

回首远望,有一条炫丽的彩带在空中飘荡,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名叫“丝绸”,有日月之辉。

 


上一篇:拂尽尘埃余丝韵

下一篇:爰求柔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