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影评

丝韵不寂 绸铃不息

时间:2019-07-31 来源: 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

   作者:金诗蝶

   浙江理工大学丝绸设计与工程


汤汤华夏,茶马古道,驼铃叮当,丝韵流芳。中华崛起的第一条路便是丝绸之路。《诗经》中早已提出丝绸美丽的色彩与染整工艺,显示出丝绸的历史悠久,芳韵悠悠,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大国气象的彰显。一工一艺融入的是华夏人民的精神与气魄,一针一线绣成的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未来。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丝绸大国,兴衰沉浮;又有江南,缈缈丝弦。

《锦程东方》纪录片的出现,是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一次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能引发人们对丝绸等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将值得尊重的传统与媒体完美结合,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将这悠悠丝绸文化搬上荧幕进行艺术再现,展现大气磅礴的文化传承。

宣传图.png

泼墨人间,笔锋轻转,描一行鸿雁,衔丝线与清风相欢;

岁月尘缘,山河蜿蜒,织一席尘缘,寄丹青用丝韵入眠。

她从远古洪荒踏着脚步而来,见过纷飞战火中的流离,见过太平盛世的安定,有北国雪疆筑银城,有南国烟雨润河堤。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丝绸的美丽是溢于言表的,是诉说不完的长长一卷书。她隽裹着一切能形容的雍容典雅,流露着“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从容优雅,在越来越多舶来文化的今天,她,是我们必须紧握的根。引着我们在万卷浩繁中书写文明,在纷繁芜杂中明晰。她是民族的生命根系,是我们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

“人文化成”这个说法来源于《易经》的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类文明之大是可以比天大的。而丝绸文明可溯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之时,它所传承的,是精神、是力量、是国人的精魄。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丝绸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密不可分。源于中国,享誉世界,古有“丝绸之路”,现有“一带一路”,丝绸将中国与整个世界紧密相连。丝绸围绕的主题,往往历千载而不变,记录充满泛着古老铜锈的端庄大词,记录民族命运、历史与兴衰。

古丝绸之路.jpg

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商周、秦汉、唐宋、明清,随着文化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丝绸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贸易也随之不断改变。罗、绮、锦、绣,这些经常用来装裱王朝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的织物,天生就彰显着它们的雍华与奢美。产源的稀少决定了价值,工艺的繁琐增加了价值,丝绸纺织相较于其他纺织产物,无疑是不一样的存在。

唯有入其门方能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有幸成为理工大学丝绸设计与工程的“先锋”成员,我倍感荣焉。百廿年蚕学馆,于2017年恢复丝绸设计与工程专业,承载着丝绸人才培养的重任,服务于中国丝绸产业的传承和发展。丝绸纺织这一行业,毋庸置疑是最能体现华夏传承的行业,也是发展前途最明确最明朗的行业。我们传承的是历史,我们立足的是未来。我们面向整个世界,丝韵的圣火,唯我中华不绝。

1556440618355516.jpg

作为华夏民族的门面,丝绸是我们的名片。丝绸产品如今不乏市场却耐于一成不变,作为新生代行业接班人,如何实现丝绸技术与产品创新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科研人员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而目前丝绸产业专门人才缺乏,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将影响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因此加大对丝绸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开发势在必行。丝绸制品需要定位高端,需要当做文化产品去推广和销售。法国奢侈品协会的秘书长就曾在分析研究过中国的奢侈品一定出在丝绸,其他的商品都不太可能。“中国若要创建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就一定要在丝绸产品上多下功夫,力求突破和文化复兴。”我们要重点强调对丝绸文化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丝绸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同时也体现在每个丝绸行业从事者对丝绸文化的满怀激情和对梦想的追求。

奋斗是青春最浓厚的底色,作为承载着丝绸人才培养的重任的这一专业的新一期学子,我们为能在浙理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服务于中国丝绸产业的传承和发展而挥洒汗水。追求丝绸工匠精神,在浙理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未来属于新生代,站在历史长河的萋萋莎草边,回望悠悠韶华,浮生变化。我们铭记历史,今后的丝绸将由我们烙印上华夏的文明与标志。传承历史,立足未来,我们以彰显我国悠扬传承为目标,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丝韵绕梁不寂,绸铃穿堂不息。奢华不失荣美,大国气象,尽寓其中。


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组织开展了《锦程东方》师生征文活动,共征集到评论文章127篇,经专家组层层评选,共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8名。所有获奖文章将陆续在世界丝绸网发布。其中,《丝韵不寂  绸铃不息》一文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