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论

2019国际丝绸联盟教育科研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

时间:2019-12-25 来源: 国际丝绸联盟秘书处

陈文兴.jpg

陈文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丝绸联盟副主席

国际丝绸联盟教育科研专委会主任

浙江理工大学校长


尊敬的张国强主席、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科研专业委员会对张国强董事长当选国际丝绸联盟主席表示热烈地祝贺!同时也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丝绸届同仁的到来,表示最热烈地欢迎!

专委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波兰、巴西、泰国等国家的16位委员。去年10月9日和今年9月27日,我们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专委会会议,探讨了关于丝绸的教育研究和科研创新等工作。我在此针对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一年专委会在丝绸教育、科研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交流介绍,不够全面之处,请大家补充完善。  

一、丝绸教育

1、专业教育特色鲜明

中国开展蚕桑领域本科及以上学位教育的高校,主要有西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每年都在招生;安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目前不是每年招生,但相关的科研工作依然在积极开展中。

中国的各大纺织类高校都有涉及丝绸科学教育的内容,为丝绸行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其中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在丝绸人才的培养上特色更为明显。

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浙江理工大学自2016年开始,恢复了 “丝绸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全国唯一),“艺工结合”,按照应用型、特色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能满足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017年以来,每年招生一个班(30人左右),生源质量好,录取分数高于其他工科专业。)

今年4月份,我校又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了共建“国际丝绸学院”签约,目标是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有影响的国际丝绸学院。双方优势资源共享,突出“文化与科技”交叉,“现代与传统”融合,满足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2、培训教育丰富多彩

(1)“现代丝绸产品加工与创新设计技术”国际培训班 

2016年以来,我校每年均承办科技部“现代丝绸产品加工与创新设计技术”国际培训班项目,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埃及等12个国家的80多名学员已参加了培训,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在丝绸产品设计与加工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为世界丝绸的技术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2)“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项目”培训班

2017年以来,我校承办的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已相继为浙江、江苏、四川、广西、海南、山东、贵州、湖南等地的120余名传承人和从业者开展了六期高级研修班。学员们把在我校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了他们的创作中,对织锦非遗项目的活态化传承起到了极好的带动作用。

(3)全国缫丝技术及管理高级研修班

苏州大学主办了2018年、2019年全国缫丝技术及管理高级研修班,为丝绸生产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搭建了“产学研用”技术交流平台。

(4)助力乌兹别克斯坦蚕桑企业融入一带一路

2018年,专委会委员、浙江省蚕桑研究所王永强副所长等专家为乌兹别克斯坦的16名蚕桑技术人员进行了养蚕制种技术的授课和技术指导,并与乌兹别克斯坦工业部签订了框架协议,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在蚕的品种、病态防控、饲养技术、茧的加工等蚕桑前端产业的技术发展。

专委会委员们及其所在单位开展的各类丝绸相关培训班,形式不一,从多层次、多角度增进了各国与中国丝绸领域的沟通和交流,为推动各个国家之间的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创造了条件。

二、丝绸科研

今年4月20日,苏州大学组织召开了“2019年丝绸科技及产业发展研讨会”,研究与分析丝绸科技与产业现状。这个会议每年由苏大牵头组织召开,致力于为行业搭建交流平台,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丝绸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丝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去年10月份,浙江理工大学召开了“第五届先进纺织科学及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今天9月底,浙江理工大学和专委会共同承办了“15届亚洲纺织会议×丝绸科学与技术”学术分会场的研讨会,大家交流分享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共同探讨丝绸科技领域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今年11月26日-28日,专委会协助四川省南充市科协和四川省丝绸协会召开了“丝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丝绸行业专家讲授缫丝技术、丝绸品种设计、染整新技术、丝绵被标准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等,助力四川丝绸产业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丝绸科研工作者围绕我国丝绸产业的关键共性问题,在蚕桑资源的深加工技术,集约化、工厂化养蚕技术,功能性蚕丝及其产品的加工技术,数字化、短流程缫丝装备技术,丝绸产品的创意设计及织造技术,丝绸生态印染、智能化印染技术,丝绸文物的保护技术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凝聚和培养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很好地推动了丝绸行业的发展。例如: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2017年就开始推进智能信息化车间项目,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走在了全国丝绸行业的前列。

万事利集团等为主研发的双面数码印花技术,可以达到双面同色同花型、双面异色同花型等更高标准的需求;通过技术推广,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掌握了双面数码印花工艺,大大提升了印花产品的档次。

凯喜雅集团自主研发的蝴蝶缎织造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蝴蝶肌理的生成逻辑,实现了提花图案的无级渐变;研发的玻尿酸后整理技术赋予了丝绸更优越的吸水保湿性,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直接接触皮肤的需求。

集约化养蚕在中国已经被提及近三十年了,这一改变桑蚕自然经济的努力,行业一直未停止过。

集约化养蚕,大家比较关心的是人工饲料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江苏进行得比较早。今年4月,江苏省蚕桑学会在如东县召开了“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成果”报告会,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如东县降低了成本、构建了标准化平台、制备出了高品质丝绸,形成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可复制模式。蚕桑领域专家认为,江苏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已基本成熟,具备向现代化蚕桑业转型的先决条件。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是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养蚕的先决条件,浙江巴贝集团在工厂化养蚕方面开了先河,据巴贝公司介绍,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成功量产,具备了年产1万吨高质量鲜茧的生产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在产业推进方面,浙江和江苏走的是不同的路。江苏目前的小蚕人工饲料技术比较成熟了,大蚕人工饲料技术也是成熟的,但其喂养成本比人工饲养的高很多,有待于推广。浙江是另一种模式,三个关键词:全龄、人工饲料和工厂化(不是人工养蚕,而是全封闭的工厂化、智能化养蚕)。

此外,围绕着丝绸行业的原材料——蚕丝,尤其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蚕丝的结构和特性方面,例如:含有蛛丝蛋白的蚕丝纤维研究、天然彩色蚕茧的研究等,国内外都有不少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丝绸领域还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加深了与意大利、法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我国丝绸标准化的话语权和影响力。2014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生丝疵点条干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际标准,这是我国主导制定的第一个丝绸国际标准;2018年11月ISO正式发布了《生丝纤度试验方法》国际标准。

三、丝绸文化研究及交流

专委会也积极开展国内外丝绸文化研究与交流活动。2018年,“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在浙江理工大学成立,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是目前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去年和今年的11月份,与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丝绸工作坊,让孔院学生感受到中国服饰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前往中国学习的兴趣,每年从中挑选出几名优秀学生参加我校的国际服饰系列讲座学习。

专委会委员们积极参加“2019年越南-国际丝绸织锦文化节”, 在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并向越南总理夫人赠送了织锦卷轴。

关于丝绸教育、科研和文化交流,各位委员及所在单位、联盟其它各成员单位也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未来我们专委会将会努力在深化国内外教育科研合作方面、加强国际化方面来开展工作,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