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文化

兴衰沉浮的南充丝绸发展史

时间:2020-08-18 来源: 眼界与视角

丝绸对于南充,究竟意味着什么?

或许,从这样一组数据的对比中可见端倪:2018年,南充全市丝绸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同比增长13.1%。与之相对的是,全国丝绸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达到18.3%,缫丝加工企业、绢纺和丝织加工、丝印染精加工企业亏损总额增幅分别为11.7%、24.7%和24.9%。丝绸生产西增东减,在行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逆势增长的四川功不可没,南充又是丝绸生产的佼佼者。早在2016年,南充就将“丝纺服装”列入了五大千亿集群产业的发展目标,写进了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

1.jpg


▲ 南充夜景。 天空之城/当时月

面对更长远的产业发展趋势,势头强劲的南充可能才刚刚开始。“到2021年,力争实现蚕桑丝纺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规上企业主营收入500亿元。”南充商务局的负责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承载着中国绸都的盛名,南充与丝绸的渊源割舍不断。而要想真正了解绸都往事,还要从四千多年前说起。

从昔遨游盛两川,充城人物自骈阗。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


2.jpg

▲ 嘉陵江上水电站。 天空之城/金礼国

因为坐拥嘉陵江水,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南充,是栽桑养蚕的绝佳之地。早在四千多年前,以阆中为都城的巴国就把优质丝绸作为特产,与各方诸侯进行交换流通。周初,南充地区的桑、蚕、麻、纻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

公元前201年,刘邦感念纪信舍身救主、安定汉室,下诏将纪信的故里从阆中县析出,赐置安汉县。598年,安汉县改为“南充县”。唐武德四年,又从南充县分出,新置西充县。

3.jpg


▲ 纪信家乡西充。网络

而正是从西汉起,成为朝廷的贡品的南充丝绸开始名声大噪。到了唐朝,“果州之绫”正式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果州之绫已为重于长安”,从长安“出口”,日本皇室将其珍藏并视为国宝。与“果州之绫”齐名的“顺庆大绸”,同样饮誉京城。唐代段文昌在《入蜀记》里记载说:果、阆二州,绢长十五丈,重一觔,其色鲜白。在这个时期,南充因为城西果山“层峰秀起,上多黄桔”而得名果州。丝绸柑橘的繁盛,为南充后来发展成为商贸交流的川北重镇奠定了基础。

4.jpg



▲ 仕女采桑果图。网络

从昔遨游盛两川,充城人物自骈阗。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宋代果州知州邵伯温在《元夕》中,如此描述南充的元宵盛景。“充城繁盛冠东川”,作为果州父母官,邵伯温笔下的南充丝绸盛景可能带着些许自夸,但即使如此,南充丝绸文化之盛也依然可以从中窥知一二。

5.jpg


▲ 南丝绸之路《茶马千古情》。网络

这个时期,茶马贸易兴起。成都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印度、泰国等国家输送丝绸产品。然而,虽然有着“锦官城”之城,成都蚕桑丝绸的兴盛却晚于南充。因此,严格来说,秦汉时期就有着“丝绸名邦”之美誉的南充,才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真正起点。到了明代,丝绸成为了文人雅士的心头好。南充之绫因为比苏杭之绫疏松,“惟其疏松故最适于书画”,所以明代书画名家如董香光、杨龙友,多喜欢用产自南充的绫来挥毫作画。这个时期的南充,商贸物流已经发展至一个巅峰。明嘉靖《重修保宁府志序》上说,南充“蚕丝之利,实具五民”,“水陆将迎”,扼水陆之咽喉,为川北之门户,大宗商品在此进出,水陆交通忙碌。

6.jpg


▲嘉陵江船工。网络

“鱼凫开国接蚕丛,五马西来问俗同。”清代果州郡守盖方泌,用诗句记录了达官贵人都到果州南充学习养蚕技术的盛景。而一直到近现代,丝绸业都始终是南充地区的支柱产业。

时代激荡中,走向巅峰的南充丝绸,终究难逃命运轮回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两个多月后,末代皇帝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王朝至此宣告灭亡。这一年,40岁的张澜在南充创办了果山蚕业社,传授孵蚕种、栽桑养蚕、改良蚕种的新技术,并购置60部脚踏缫丝车缫制扬返丝,首创了南充缫制匀度扬返丝之例。

7.jpg


▲张澜合影。都京丝绸产业文化主题园/网络

三年后,南充吉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艳盖群芳,荣膺头奖,畅销欧美。十年后的1925年,“金鹿牌”生丝再次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为此,南充还专门建起了鹿鹤碑。此时的南充丝绸,戴着镀金的光环,举手投足,引人夺目。后来,张澜与盛克勤等人集资白银5万两,在今天顺庆区学院街创办丝厂,并于1929年迁至南充县都京坝。不曾预料的是,这一年,美国纽约股市的暴跌,引发一场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除了苏联,世界各国陷入经济大萧条。1931 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国内,上海丝价猛跌,南充也无法幸免,境内各丝厂相继歇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共渡难关,南充两家丝厂合并更名为同六丝厂,组建了当时四川省第一大缫丝厂。

8.jpg


▲丝二厂。都京丝绸产业文化主题园/网络

1936年5月,四川省政府将四川大华生丝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改组成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官商合办,同六丝厂更名为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简称“南充丝二厂”。五年后,四川蚕桑业出现转机,南充丝二厂抓住机遇,招收工人、蚕丝绸技术人员、留学海外精通蚕桑业的人才,并添置设备,扩大生产,创造品牌,一系列的创举给未来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全国工业经济迅速复苏,丝二厂年产值迅速攀升至9000万元左右,到1990年突破亿元大关。丝二厂的职工最多时达到了上万人,这个生产规模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第一,甚至堪称亚洲第一。

9.jpg


▲丝二厂女工。都京丝绸产业文化主题园/网络

然而,风光的背后也埋藏着致命的隐患。因为产品单一、工艺落后、过度依赖外销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南充丝绸在应对产业升级、产能发展等问题时显得疲软无力,最终逐渐步入衰退,到1996年,南充全市茧丝绸系统企业负债高达13.48亿,资产负债率达91.35%,当年亏损3.1亿元,至2000年,全行业累计亏损8亿多,近6万名职工下岗失业,多数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山外青山楼外楼,一枝红杏南泰绸。这是位于平城街的丝三厂(后改名南泰集团)的广告语,而如今一语成谶,丝绸企业的衰退,证实了商业竞争的确是山外有山。南充引以为傲的轻纺、丝绸两大产业,陷入空心化。缺乏经济产业支撑的南充,与绵阳、德阳等市的差距,逐渐拉开。2002年,全市丝绸企业由100多家降到45家,员工由10万多人降到2万多人。

在摔打和锤炼中,涅槃重生的南充丝绸重振旗鼓,开辟新的出路


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成为继杭州、苏州、嘉兴、无锡、湖州、吴江六大绸都之后,中国西部唯一一座“中国绸都”。背靠历史,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南充丝绸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2013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提出。作为西部绸都南充坐拥资源优势,频频发力,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国丝绸及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西充县被中国纺织商品协会授予“中国丝绸之乡”称号。

10.jpg


▲丝路雕塑。中国丝绸博物馆/网络

三年后,南充丝绸迎来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这一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出台了打造1000个特色小镇的决定,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南充10平方公里的都京丝绸特色小镇,揭开了神秘面纱。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丝绸源点”称号、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10月,南充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了实施“155发展战略”,培育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南充丝纺服装产业进入发展高速通道。丝绸,再度与南充的未来,捆绑在了一起。2017年,南充市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驱动和产业转型,茧丝绸行业在转型升级中稳步发展,南充市丝绸服装实现销售收入397.9亿元,同比增长23.3%,南充坐稳了全国最大的真丝绸原料生产基地的位置。

11.jpg


▲蚕丝被。六合丝绸/网络

除了丝纺服装,桑果醋、桑茶、桑葚酒等多元化产品的发展,也为南充蚕桑丝绸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合力。同时,轻纺丝绸行业经过并购和资产重组,逐渐形成六合等较具竞争力的丝绸、绢纺企业集团。此外,南充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吉利汽车、三环电子、燕京啤酒等企业,逐渐改变经济过分依赖轻纺和丝绸行业的格局。

12.jpg


▲汽车生产车间。

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汽车/网络新的产业格局,正续写着“川北重镇”的辉煌。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南充轻纺丝绸行业,在新的发展征程中能否涅槃重生?让人满怀期待。


部分资料来源:

《南充蚕桑丝绸文化考论》王雪梅 文建刚

《丝绸出口创汇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对四川南充市丝绸业情况的调查》廖天富 何洪

上一篇:让色彩升腾在经纬与梦幻之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