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2015年秋季四川省部分地区暴发桑螟

时间:2016-01-20 来源: 桑蚕丝路
桑螟,又名青虫、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桑树上重要害虫之一。2015年秋季我省部分蚕区暴发桑螟,造成桑叶产量下降,质量变劣,危害严重的地区,桑叶损失达60%以上,影响蚕桑生产。桑螟有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幼虫卷叶危害,隐藏在其中咬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后破裂成孔,俗称“开天窗”。桑螟在四川省一年发生4~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末代老熟幼虫在树干缝隙、土表等处越冬,翌年4月份越冬结束并陆续化蛹羽化。 

桑螟3龄幼虫开始卷叶,防治适期为2龄幼虫高峰期,参考下表中幼虫特征,当田间观察到有2龄幼虫时,做好防治准备。

 

 

可以结合下表中桑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天),预测各代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从而准确掌握防治适期。例如:623日调查第二代桑螟5龄幼虫占比达50%左右,第二代桑螟羽化高峰期=1/2五龄历期+蛹期=623+1/2×4+9=74日。第三代桑螟防治适期=74+产卵前期+卵期+12龄幼虫历期=74+2+4+4.5=715日左右。 

 

蚕期防治桑螟以物理方法为主,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或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诱杀。非蚕期则采用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其它适宜药剂喷施桑树,进行化学防治。晚秋蚕结束后,用菊酯类长效药作为封园药,降低越冬桑螟基数。

(图/吴钢,文/万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