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顺成纺织:回顾2020年生产经营可圈可点,展望"十四五"信心百倍。

时间:2021-02-03 来源:

2020年,极不平凡。这一年,公司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方面抓复工复产,全年无裁员、生产不减量、员工不减薪,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回顾2020年生产经营

1、防疫复产两手抓,努力保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2020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公司迅速成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为正副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级,对防疫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和防范制度,通过微信和视频加强宣传,严格人员管控,加强车间、展馆、食堂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卫生,把防疫工作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人头。

2月10日,公司作为首批企业复工复产。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开足马力组织生产,确保尚存生产订单任务完成。2月18日,市委书记宋朝华亲临公司一线指导抗疫复产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企业调研和督促。公司上下受到很大的鼓舞。在疫情期间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公司克服了订单少、单量小、周期短、交货快、质量苛刻等困难,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开机率达到95%以上。

全年生产各类绸缎450万米,生产服装、蚕丝被及蜀绘工艺制品合计82万(套/床),实现产值4.12亿元,基本保持了去年同期水平。在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20全省采购经理调查工作”中获得我市同行业唯一的先进单位称号。

2、内销外销两手抓,努力增加销售收入

年初,国内疫情严重。公司克服困难加快生产、加快履行已签约的外销订单。上半年出口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8月3日,央视《朝闻天下》专栏的《降成本优服务,促丝绸外贸稳产稳销》节目中,将公司作为典型事例采访报道。3月份后,国外疫情逐步严峻,造成外销订单急剧减少。我公司主要出货通道喀什等海关全年封关,人员进不来、货物出不去,下半年公司外销受到较大影响。公司全年出口比去年略有下降,但继续保持全市同行业前茅。

在丝绸产品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公司以加强产品开发、加快品种变化、强化产品订制服务等方式,通过网销、手机营销等,千方百计开拓内销市场。同时,公司积极参加云上广交会、杭州国际丝博会、苏州丝绸展会、上海家纺“丝绸主题展”及四川消费品精品展销会,进行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促进产品内销。2020年,公司内销比例由往年30%左右提高到60%以上。稳定了公司丝绸生产。

3、抓产业延伸和项目攻关,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1)新建口罩生产线,转型生产防疫物资

为应对新冠疫情,在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地方政府的鼓励下,2月下旬,公司陆续投资400余万元,成立“四川顺成医疗器械公司”,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两条口罩生产线,生产防护口罩、隔离服等应急防疫物质。公司被国家工信部、四川省纳入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从3月起至年底,公司共生产防护口罩1900万片。有效缓解了地方防疫物资紧缺的矛盾。2020年公司分别获得“全国茧丝绸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和“南充市茧丝绸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目前,公司已完成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注册验证工作,即将取得二类医用物资生产许可证。

(2)新建蚕桑基地,延伸丝绸产业链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成立了“四川顺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着手沿嘉陵区西河流域打造“现代蚕桑农业科技产业园”。去年11月入驻嘉陵区龙蟠镇,短短两个多月,公司迅速与区、镇、村、社对接,完成土地流转2000多亩、土地调型1000余亩、桑苗栽种500余亩。为2021年快速推进公司蚕桑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3)推进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各级政府相继出台鼓励扶持企业发展的项目政策。公司抓住时机,积极研究、筛选、申报和实施各类项目,助力企业稳步发展。年初,公司与省丝科院联合,实施了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智能制造技术在重磅丝绸织造及服装个性化定制中的应用研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8月,公司牵头实施“真丝凉感面料”新产品开发项目,该项目在由中国纺织联合会举办的“创客中国”创新大赛上获得优胜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南充丝绸”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复审中,公司成为南充丝绸行业使用地理保护标志的3家企业之一。“蜀绘丝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也进入审查阶段。2020年,申报实施中省市区各类项目15个,完成前期项目验收结题6个,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

4、抓安全生产,全年无安全事故

公司始终不渝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安全责任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与各生产车间、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人头。对公司污水处理、仓库、配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等重点部位加强督促检查,电梯、压力容器、医疗器械等特殊岗位均持证上岗。畅通与园区办、区应急局、安全管理局等单位信息沟通,及时报告安全生产信息,确保上传下达、下情上传。同时,公司追加投资数万元,完善厂区网络监控系统,并与辖区天网系统联网,确保公司安全无死角。2020年,公司未发生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事故。

5、爱心回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疫情期间,继续推进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服装车间的产业扶贫工作,助力当地村民实现居家就业。2月,公司向南充中心医院嘉陵分院、嘉陵区卫健局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捐赠价值20万元物资。同时,公司组织党员和共青团员积极为抗击新冠疫情捐款。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司千方百计保稳保产,全年企业无裁员、员工不减薪,并新安置20余人上岗就业,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继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帮扶企业困难职工,支付送温暖资金20万多元。为陈寿中学、嘉陵实验小学“助学成才基金”和“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捐资10多万元,支持学校人才培育计划。2020年,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物品价值80万余元。公司的爱心与善举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认可。公司连续六年获得嘉陵区委、区政府颁发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2020年,公司生产经营也面临一些问题:受疫情影响,外销乏力,产品积压6000万元以上,造成财务成本上升、流动资金压力大。因疫情形势难以预测,国际丝绸市场行情仍难以预判。

二、2021年及“十四五”工作展望

2021年,既要继续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要努力保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同时,还要规划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力争2025年末,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未来几年,公司将遵照各级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指引,按照国家六部委联合颁布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

1、稳步推进技术改造。

加大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提高装备水平。与西华大学、省丝绸科学院等合作,推进传统设备智能化改造。通过技术支撑,有效提高织绸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2、大力开发新产品

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和储备绸缎新品种。以内销市场为重点,大力开发丝绸终端产品。加强“蜀绘丝绸工艺”产品设计,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拓展文旅产品市场。完善产品个性化订制系统,以“蜀绘旗袍”为重点,推广线上、线下个性化(开发)订制。与北京服装学院、四川服装艺术学校等合作,提升公司丝绸面料、服装等终端产品设计能力和个性化订制水平。

3、做强“蜀绘”,参与工业旅游

系统推进蜀绘工艺完善和升级、蜀绘申遗、蜀绘行业(或团体)标准制定、争创“中国蜀绘之乡”等项目,做强“蜀绘”,充分发挥“蜀绘”特色优势。与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大学等合作,进一步完善“蜀绘文化博物馆”,丰富藏品,充实内容,积极申请博物馆备案登记。建设游客中心、旅游停车场等旅游设施,积极申报、建设“省级工业旅游基地”结合市政府“擦亮中国绸都名片”文旅建设规划和区政府建设“精品旅游一日游”旅游线路方案,积极参与文旅项目的申报和建设。

4、推进“现代蚕桑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

公司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计划投资3亿元,用5—8年时间,沿嘉陵区西河流域建设3万亩现代蚕桑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分二期完成,其中:第一期10000亩,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第二期20000亩,计划在2028年底完成。2023年底前,以龙蟠镇桃园社区、水堰口村、下院山村为核心区域,建设示范基地5000亩。

项目主要内容:建设有机优质蚕桑基地,配置建设智能化养蚕设备设施,打造现代蚕桑农业体验、休闲、观光及旅游文化产业园。

项目实施完成后,预期年产优质干茧原料2000余吨,蚕茧年产值超过30000万元,年税金超过1000万元,带动当地乡镇、村、社农户8000余户增收。

5、开拓医疗器械生产经营

△利用医疗器械无菌生产平台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资质优势,在继续抓好医用口罩生产的同时,努力拓展医用防护服、防护手套等生产经营。做强医疗器械产业,为公司产业转型建立战略支撑,为地方政府战略储备提供有力保障。

6、加强品牌建设,努力拓展市场

积极参与和推动申报“中国绸缎织造基地”、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南充绸缎指数”创建工作,为擦亮“中国绸都”名片竭尽所能。△有效维护和使用“高档丝绸标志”“南充丝绸地理保护标志”,增强公司产品的品牌优势。

维护公司已有的内、外销市场渠道和客户群体,扎牢市场基本盘。大力开拓内销市场,带动内销产品开发和生产。运用网店、直播带货、手机APP等现代营销手段,开展线上、线下销售。

7、优化机制,强化管理

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对主营业务落实任务和成本目标,完善目标考核。健全“事业部制”管理,就相对独立的业务落实利润目标,实行独立核算和考核。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清理和精简工作流程,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执行力,最大限度抓效率、提质量、降成本。

利用网络新技术和管理软件,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依托设备智能化,运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设备运转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预防为主,警钟长鸣。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员工年龄普遍偏大的现状,招聘年轻的新生力量充实员工队伍,逐步调整队伍整体年龄结构。适应企业升级发展、转型发展需要,培育、招引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完善人才队伍梯队结构。优化用人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招人、用人、留人和人才成长环境。加强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优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