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融讲堂 | 周连生:丝绸工业染色加工技术骨干

时间:2022-10-19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湖州研究院

丝绸是新中国的功勋产业。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急需外汇,轻纺工业大发展,其中丝绸行业占了重头。当时中国80%的外汇储备是纺织(丝绸)行业创造的。那些年献身纺织(丝绸)行业的青涩少年大多已至耄耋之年,他们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纺织(丝绸)厂的公私合营、合并,厂房的重建和扩建、机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引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改制的全过程,为国家轻纺工业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人物访谈

本期的访谈对象是原湖州天昌丝绸印染厂的技术骨干周连生,今年89岁。1948年参加工作,1964年调入湖州天昌丝绸印染厂。

该企业是集丝绸染色、印花、炼染为一体的全能性企业,周连生曾多次带头解决公司在丝绸工业染色加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经他改良的机械设备曾为公司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

1.jpg

据周老回忆,当时产能方面出现蒸汽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印染加工业务无法顺利完成,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寻求技术指导无果的情况下,周连生临危受命,立下军令状,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能和刻苦钻研精神,20天内帮助企业攻破难题,该技术成果在当时得到广泛推广。此外,他对上海等大厂使用的印花台版设备进行改造,实现体积轻巧的同时,又做到了零误差,为企业高产、品质提升提供了助力。

70年代,煤炭供给面临双重压力,国内产量不足且国外进口资源较少,湖州丝绸企业曾一度面临停产的困境,如参照杭州、苏州等地大厂,用煤油作为燃料,需更换设备,设备定制周期为3个月,这对丝绸企业生存甚至整个湖州经济发展来说都是致命的,周连生又一次迎难而上,带领技术攻关组与时间赛跑,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完成设备改良,帮助企业攻坚克难、全面恢复生产。

机械设备及技术改造是丝绸产业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周连生以不甘平庸的钻劲、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任劳任怨的劳模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凡业绩。据了解,周连生的爱人、子女及其配偶大部分都从事丝绸行业相关工作,真是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家”。

在丝绸业的辉煌发展过程中像周连生这样的人物不计其数,他们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丝绸故事等着我们去发掘……

3.jpg

 浙江理工大学湖州研究院“融讲堂”,是集讲座、赛事、展览、体验、互动、论坛、实践等为一体的研究推广平台,未来将面向全社会开展一系列活动。